2025-03-29 13:47:20 来源:网络整理
在89年前的今天,1924年3月29日 (农历二月廿五),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在87年前的今天,1926年3月29日 (农历二月十六),西山会议派擅自召开国民党“二大”。
1926年3月29日,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吕班路建国学校礼堂正式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国内外27省区共114人。
张继致词,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要“好意的分开”。大会听取了关于广州中山舰事件和关于西山会议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肃清共产分子案》等30个决议案以及若干“通电”。大会选出林森、邹鲁、覃振、张继、谢持、胡汉民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和39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谢英伯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5名候补监察委员。
此次会议,使西山会议派成为公开的持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明朗化。
1950年3月29日 (农历二月十二),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
1950年3月29日,美国无线电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只全电子彩色电视显象管。该公司主席戴维·萨尔诺夫宣布“我们已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彩色电视时代”。
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际上展出两只彩色显象管。一只使用单枝电子枪,而另一只使用三枝电子枪,以产生彩色图象。这两只显像管的规格与现行的黑白电视机的相同。
美国无线电公司正在同使用机械扫描盘产生彩色图像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竞争。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显像管的优点在于它与现有的黑白电视传播设备一致,因而观众可使用他们家中的电视机。而哥伦比亚公司的电视系统则不然。
1987年3月29日 (农历三月初一),《野战排》获第5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在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等4项大奖。该片导演:奥利弗-斯通;主演:汤姆-白兰格,威莱姆-戴夫,查理-辛,约翰尼-德普。
影片由一位美国士兵克里斯写给祖母的几封信组成。1967年,克里斯和其它的美国新兵一起来到了越南。克里斯报到的野战排中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虽然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但是对战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巴恩斯认为战争没有规则可言,要取胜只有把当地人杀光,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严格遵守“战争规则”,反对滥杀无辜。为此二人分别领导的两部分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而克里斯对此也不知所从,陷入了迷惘之中。
克里斯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为战友们担任警戒。由于另一个战士的失职和克里斯的怯懦导致了野战排被袭击,克里斯也受了伤。在另一次战斗中,野战排发现一个美国兵被钉在树上,于是一些士兵开始狂怒地报复越南人。为此伊莱亚斯和巴恩斯发生了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恩斯击伤了伊莱亚斯,使他死在了越南人的手里。克里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战场生活也使克里斯变得冷酷。不久在一次丛林战中,克里斯也向巴恩斯开了枪。
影片背景与评论:《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