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开展科技服务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12-12 10:25:31 

近年来,我会农业老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经常深入乡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咨询与科技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为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奉献了余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为农民素质提升服务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民收入的多少。只有农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生产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为着力提升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我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技术培训。

一是为促进富硒产业发展开展培训。2006年以来,我会开展了富硒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已研发出5个富硒肥料并获发明专利,出版富硒专著11本,发表富硒论文180多篇,制定富硒标准64项。为将这些富硒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会经常组织专家开展富硒技术培训。2013年12月8日,在常德顶贯天逸大酒店举办了“富硒产业学术研讨会”。会上湖南农业大学吴永尧教授做了题为“硒与人体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湖南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副会长杨俊做了“湖南省硒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的专题报告,我会会长邓正春做了“硒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补硒方法”的学术报告。全市富硒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及农技人员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2015年11月15日,在常德芷园宾馆举办了“富硒技术交流会”。会上15名专家做了富硒食品研究与富硒产品开发的学术报告,有关专家、企业、合作社、农民代表280人参加了会议。2016年5月12日,我会在澧县组织了1次富硒技术培训,先后有4名专家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农民讲授了水稻、蔬菜、油菜、油茶、柑橘、葡萄等品种的富硒生产技术。本会多名专家经常深入乡村开展富硒技术培训,同时配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市区农业局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专门增加了富硒技术培训课程,向农民和企业较好的传授了富硒生产技术。近年来,开展技术培训50多场次,受众近万人次,发放富硒专著、富硒标准等技术资料2万多份,促进了富硒产业的发展。

二是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开展培训。常德市是水稻生产大市,常年播种面积850万亩左右。水稻是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以来,我会组织水稻专家常年深入乡村开展水稻技术讲课38场次,培训稻农近5000人次,发放水稻技术资料5000余份。经培训农民科学种稻水平提升,生产效益提高。

三是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开展培训。2016年9月20日,我会组织5名专家在武陵区芦山乡芦山村开展了蔬菜专题讲课。几位专家分别讲授了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苦瓜、丝瓜等蔬菜富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课,深受农民欢迎。2017年3月30日,在鼎城区牛鼻滩镇为100余名农民讲授了“辣椒秋延后富硒高产栽培技术”。2010年以来,我会多名蔬菜专家在汉寿县、澧县、安乡县为农民讲授了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升了菜农科学种菜水平。

四是为促进扶贫点村产业发展开展培训。2016-2018年,我会组织多名专家先后6次深入市老科协精准扶贫点村—安乡县大湖口镇家乐社区开展技术讲课,向农民讲授了水稻、蔬菜、养殖及富硒生产技术,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通过培训,点村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提高,为点村发展水稻、养殖、蔬菜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积极开展现场咨询  为农民释疑解难服务

为了让农民正确运用科学种养技术,提高生产效益,我会积极组织会员深入乡村、合作社及农户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

汉寿县沧港镇北美村是我会的科技示范村。前些年,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种养技术,产量与收入徘徊不前。2010年以来,每年我会组织3~5名专家进行咨询服务3次以上,帮助农民解决水稻、油菜、养殖等方面的技术疑难问题,收到了良好成效。据统计,水稻亩平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200多元。油菜亩平增产50公斤以上,增收近100元。养鱼亩平增产80多公斤,增收500元以上。

2015年来,我会在鼎城区天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经常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合作社解决了水稻适时播种、壮秧培育、合理密植、科学管水、精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问题,使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益连年提高。1551亩双季稻亩产量由2015年前的858公斤增加到2017年的1056公斤。

武陵区芦山乡是蔬菜主产乡。为了进一步提升菜农科学种菜水平,提高蔬菜种植效益,振兴乡村经济,2009年以来,我会经常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及农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010年4月16日,我会配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在该乡开展了1次大型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现场为200多名菜农解答了蔬菜种植技术难题,展出蔬菜种植技术展板50多块,发放蔬菜技术资料1000多份,免费发放蔬菜种子300多包,深受菜农欢迎。2016年6月20日,农业分会组织6名专家在武陵区芦山乡芦山村开展了1次蔬菜科技咨询服务活动。蔬菜专家分别给58个农民详细介绍了蔬菜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防治及富硒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发放蔬菜技术资料300份;运用4块展板,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和蔬菜病虫防治方法。另外,我会邓正春、吴仁明、刘克勤等3名专家经常深入该乡田间地头为菜农释疑解难,手把手指导菜农种植蔬菜。近年来,由于科技咨询服务到位,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加了菜农收入,促进了该乡蔬菜产业发展。

汉寿县沧港镇报国村水稻种植大户李青山承包了2000亩水田,全部种植优质稻。近几年来,在我会水稻专家吴仁明研究员的精心技术指导下,获得了良好收成。2017年9月29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现场测产,每亩平均产量达698.3公斤。

三、积极开展科技推广  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开展科技推广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会大力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振兴。

一是组织推广新品种。在水稻新品种推广上,我会水稻专家李伊良、吴仁明、贾先勇等会员组织推广了一系列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普片增产增收。2017年,我会实施了“优质稻新品种筛选及优质高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国内引进了46个优质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15个优质稻新品种,并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据统计,全市累计推广1409.8万亩,新增收入16.6亿元。该项目经专家验收,居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并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油菜新品种推广上,首先我会组织实施了“油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与有关单位合作选育出了品质优、含油高、抗倒伏的“盛湘油9”、“盛杂油10”、“金香油9”及“金香油11”等油菜新品种,然后将这些优质油菜新品种进行了大规模推广,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14-2016年,推广油菜新品种面积658.9万亩,新增收入8.4亿元。该项目今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棉花新品种推广上,我会棉花专家王泽斌研究员经过多年选择选育,培育出“湘农棉8”等4个棉花新品种,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2012-2014年推广面积135.3万亩,新增收入1.7亿元。他主持的“湘农棉选育与推广”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点村推广新品种上,2016-2017年,我会与市科协一道在家乐社区推广了水稻新品种,两年投入20万元购买超级稻新品种“徽两优6”种子3000多公斤,全部免费发放给点村贫困农民,种植面积2100亩。在会员的技术指导下,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以上,个别丘块亩产超过了750公斤。同时推广了一批蔬菜新品种,收到了良好成效。如推广的黄瓜亩产4000多公斤,亩产值3000多元;丝瓜亩产近5000公斤,亩产值3500多元;茄子亩产4500公斤,亩产值4000元;辣椒亩产2500多公斤,亩产值达2800元。新品种推广加速了农民脱贫的步伐。

二是组织推广新技术。一方面大力推广富硒生产技术,2010年以来,我会实施了“富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研发出近百个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并在全市推广应用,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2010-2013年推广富硒生产技术面积658.3万亩,开发富硒产品120多个,累计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11.6亿元。该项目经袁隆平院士评价和省科技厅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分别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2017年市老科协投入15万元在家乐社区推广了水稻富硒生产技术,向农民免费发放了12000元的富硒肥料,在会员手把手的指导下,不仅水稻产量增加5%以上,而且亩平增收300多元,特别是加工成富硒大米后,销售价格较普通大米提高60%以上。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2013年以来,我会不仅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制定了96个水稻、油菜、棉花、水果、蔬菜、茶叶及食用菌等栽培技术规程,并由省质监局发布实施,而且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这些湖南省地方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与乡村振兴,推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