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老科协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助推作用

发布时间:2019-12-12 10:57:27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如何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老科协在乡村振兴中怎样利用自身优势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助手,助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是每个老科技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鼎城区老科协遵照省、市老科协的精神,积极为会员搭建助推乡村振兴的平台,为鼎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城四区五中心”建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具体来讲,我们重点抓了几项工作。

一、深化学习,提高“助推”意识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促进此项工作有效推进。

1、助推乡村振兴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新旗帜,更是我们破解“三农”难题、打造现代农业强区的现实选择。我区各级老科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敏锐性,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振兴鼎城乡村振兴的滚滚大潮中去。

2、助推乡村振兴关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

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起,以“三农”为主题,连续15年出台一号文件,从注重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到用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问题,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长远和全方位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先后提出“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充分表明党中央坚持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态度和决心。我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党中央系列重大决策,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当前和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政治责任和重大使命,摆上突出位置,抓在手上,不松懈,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3、助推乡村振兴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农业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做出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分。我区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繁重,目前,还有8000多贫困人口未脱贫,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不高,农民最关心关切的住房、交通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深层次的,也是根本性、长期性的,都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全面提升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极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我们老科协工作者,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国家基层政权的高度去看待、去推进、去落实,为区委、区政府实施乡村振兴作好我们老科协应有的贡献。

二、搭建平台,拓展“助推”领域

区老科协各分会把乡村振兴列入重要工作,力所能及,积极作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发挥技术特长,为全区乡村振兴做了大量工作。

1、搭建科普平台,坚持以科普促乡村振兴。我们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优势,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从开展科普实践活动中摸索出一套工作模式:一是组建老科协乡村振兴专家团开展科普活动,为农民朋友送技术上门。我们组织了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卫生、教育等分会30多位老专家,经常深入到全区开展科技咨询活动,2016年以来,累计接待农民朋友5000多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个。老科协农业分会专家组蔬菜专家经常在牛鼻滩、中河口、十美堂等蔬菜大镇进行调研,并通过土壤取样检测等技术措施后,印发了全区几个蔬菜主要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6000余份,下发给菜农学习。并指导菜农按标准栽培技术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组建科普小分队,为农民朋友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截止目前,我们组建了36个科普小分队,为全区老科协会员联系的1600多个农民朋友送新品种38个,帮助推广农业新技术186项,发放农业技术资料8000余份。区林业分会老专家团成员组织油茶、楠竹、花木等相关技术专家,培训农民朋友1300多人,使参训人口掌握一技之长,从事林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建设生态鼎城。三是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为农民朋友开展技术服务。我们在老科协联系的农民朋友中建立了“乡村科技”QQ群,目前,会员们自掏腰包,出资帮助他们入群。在网上直接回答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1200多个,提供市场信息300余条,同时接受电话咨询2000多次,尽最大努力解决了农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四是开展科普培训。全区各分会由80多名老科技人员组成的12支科普报告团,采取为农民朋友承办讲座、办短训班、典型示范、利用新媒体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听众达3000多人次,老专家通过“传、帮、带”为农民朋友培养了160多名农村技术适用人才,使他们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五是开展“四送”服务活动。我们动员会员积极主动为农民朋友开展“送点子、送项目、送技术、送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信息传递,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无偿服务。截止目前,为农民朋友提供务工信息1686次,送科技下乡300多场,开展各类技术讲座1680多场,送医、送药26场,普及医学文化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同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328次,提供市场信息800余条。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86个,助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以产业促乡村振兴。截止目前,全区老科协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46个,就业2306人。如蔡家岗镇长岭岗村老科协会员蒋祥弟是常德市龙弟餐饮连锁集团总经理,他致富不忘家乡,自筹资金在本村修建了一座“常德龙弟源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该庄园集休闲、度假、餐饮、垂钓、养殖、种植、科普教育一体。为本村60多个农户,解决就业48人,为乡亲铺开了一条最实在、最放心的就业之路,受到当地干群一直赞扬。蔡家岗镇高强兄弟种养农场钟任强两兄弟在大银岗村流转土地240余亩,创办家庭农场,吸纳26人常年打工,每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双桥坪分会会长白尤坤在双堰堤村联系了8个农户,帮助他们利用科技致富,推广稻——油连作技术,选用高产一季杂交稻品种,单产1800多斤,油菜选用湘杂优553。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现6户农民年收入人均过万元。老科协副会长雷菊初创办“长岭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有3处示范基地,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季节性用工206人,全年可为农民创收80万元,长年聘请贫困户就业34人,每人年收入达万元以上。蔡家岗镇分会会员赵金秋创办的湘北水泥有限公司吸纳当地劳动力63人就业,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区林业局分会会员林长胜创办的福吉物业公司,解决农民工就业达600多人,月收入在1600元左右。十美堂分会会员熊桂华创办的常德市勇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该镇月亮洲村,是一家集富硒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富硒特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开发的“勇福”牌富硒系列大米,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测,硒含量≥0.4mg/kg以上,优于国家安全使用标准,其“勇福富硒大米”荣获2013年富硒农产品金奖,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信赖。2017年种植富硒水稻5000多亩,年纯收入300多万元。每年解决农民工就业100多人,每人年收入突破1万元。

3、搭建科技帮扶平台,坚持以科技促乡村振兴。老科协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面广,有一定技术的能人多,与农民紧密相联,是政府利用科技振兴乡村的好助手。2016年以来,为了让老科协会员都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在老科协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写一篇调查报告,讲一堂科技课,帮扶一户贫困家庭,参与一项科技示范,领办一项科技开发,倡导激励会员根据自身特长任选一项或多项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石板滩分会红烨山庄董事长田正立在会长李英的联系下与当地6户贫困户建立牲猪生态养殖基地,实行“造血式”扶贫,山庄为每户提供4000元启动资金,生态猪由红烨山庄回收,现6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尧天坪镇老科协会员李丹创办家庭生态农场,自己致富不忘乡邻,引领本村6个贫困户脱贫。中河口镇老科协副会长周乃军是湘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又是一位农资经营大户,他在全镇无偿印发农业新技术资料5000余份,从农业技术层面就帮助全镇16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如西河村8组村民康存林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他流转土地30多亩,2017年早稻播种没几天就下了一场大雨,全部被水淹了,周乃军知道后,立即到康存林田间察看,指导他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使康存林亩产突破了1000斤,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脱贫。又如原长茅岭乡大洋湖村村民罗德永年过五旬,一家四口,妻子患内风湿关节炎,肌肉萎缩,双腿变形不能行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因无特长,收入甚微,两老靠国家低保过日子。乡老科协副会长、原乡农科站站长共产党员周德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帮助老罗种植水稻脱贫致富。在周德祥的撮合帮助下,该组42240亩水田全部流转给罗德永种植水稻,双方签了为期五年的种植合同。周德祥从四个方面帮助罗德永搞好粮食规模生产,集约经营。一是垫付全部种籽、农药化肥,共计48000多元;二是帮助搞好水稻病虫预报与防治;三是为老罗在银行出面担保低息贷款8万元,为老罗添置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四是帮助老罗与湖南常德金健米业公司签定订单农业,金健米业公司不仅保证收购老罗的优质稻谷,还预付5万元的收购定金。在周德祥的帮助下,罗德永的240亩水稻亩产达到1100多斤,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脱贫。

4、搭建创业平台,坚持以项目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区老科协会员自办的各类农业项目达230多家,这些会员是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他们有的开发农业新产品,有的开发果蔬产业,发展畜禽养殖业,有的租赁荒山办林场,有的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有的创办家庭农场,有的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的发展油茶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老科协会员所办产业年产值达12亿之多。这些产业项目,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牛鼻滩镇老科协理事陈学红多年前就成立了华茂诚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138户(其中贫困户16户土地入股)。建成蔬菜基地1.3万多亩,其中高标准蔬菜基地1518亩,标准化钢架大棚580亩,连体温室大棚1.2万平方米,年产值1.2亿元。安排附近村庄300多名劳动力就业,每人每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还带动周边26个农户种植蔬菜,每户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食用菌在我区历史悠久,农民有生产习惯。周家店镇老科协会员向左君投入1200万元创办常德恒沅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80亩,建有综合办公楼2100平方米,高标准菌种科研生产中心380平方米,富硒茶树菇车间68栋,共8900平方米,以及日产5万包的富硒茶树菇菌包流水线,可保证日产量5吨以上的富硒茶树菇优质产品供应市场。他将自己的菌包无偿赠送给周边160多个农户进行托管,并与农户签订了每斤5元的回收合同,每户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实现了农户联项目,以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5、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坚持以示范基地促乡村振兴。近些年,我区老科协会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市区各类科技奖项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会员创办领办科技基地36个。如住建局分会会员,油茶“铁成一号”研发者之一张玉保,创办了常德市鼎城区振华油茶研究种植有限公司。培育出760多万株“铁成一号”高产油茶苗,近两年他对360多个农户无偿支援“铁成一号”油茶苗10万多株,价值近20万元。更重要的是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户致富。区老科协食用菌分会会长高德典,10多年来从事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在食用菌领域获得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被中国发明家协会和中国食用菌协会吸收为会员,他利用食用菌专业技术,近几年为全区1.8万人口义务培训食用菌技术,并无偿提供菌种和种植技术,帮助每户年增收3000元。他本人2016年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农业局分会会员朱忠学于2007年成立湖南常德丰裕种子有限公司,他自筹资金2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中浙优158、两优823、两优1528”三个杂交水稻品种。十多年来,累计推广新品种200万公斤,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为农民增收1个多亿;近年来,累计为贫困户无偿提供优良水稻种子折款50多万元,2017年他又在双桥坪镇郑家岭村流转200多亩良田,成立了“丰裕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双垦农机合作社”,常年吸纳18名当地农民工在合作社务工,每人年获收益近2万元,临时聘请贫困人口近100人,每人每年收益近万元。

三、精准施策,牢固“助推”保障

为有效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保障措施:

1、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我们制定下发了《鼎城区老科协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服务业、农村劳务经济等四大产业导向,并要求各分会结合资源禀赋、现有基础、市场潜力等,在区域布局、种养模式、发展规模、联结机制、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

2、建立乡村振兴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以汪鼎林同志为组长,陈俊中同志为副组长,36个分会为组成单位的乡村振兴领导机构。二是精准对接。组织全区36个分会各办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结对帮扶联系村。特别是对联系的建档立卡的1673名贫困人口,组织163个经营主体实施对接帮扶。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制定下发了《鼎城区老科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将工作抓落实、并将“乡村振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老科协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并设立了精准扶贫工作单项奖,助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

3、确立调查走访摸底制度,奠定“乡村振兴”工作基础

为确保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全区老科协系统,开展了乡村振兴“大走访”活动。区老科协对全区会员所联系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对“乡村振兴”工作做到措施、目标、任务、责任心中有数,确保“乡村振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在“乡村振兴”活动中,我们将脱贫帮扶工作纳入重点。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因户制宜,为贫困户制定科技脱贫计划1356个,并对脱贫计划实施“一对一”施教,“手把手”指导,“面对面”地落实到位,做到传授精准。

4、运用先进典型,推进工作开展

培育好“乡村振兴”活动的先进典型,通过常德政府网站,市农委承办的农经网,市科协所办的常德科普网以及市老科协网站,常德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运用典型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提高老科协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建立督办制度,有效推进工作进程

建立定期检查督办制度,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程。每个季度集中听取一次“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以每季阶段性工作来确保全年此项工作计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6、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老科协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也要适应新常态,不断提升精气神,主动承责,积极履责。我们要求全区老科协系统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推进工作。发挥好会员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威望优势、品德优势,积极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把脉开方”,建言献策。争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老人”。